路徑分析
分析加工路徑功能主要用于分析加工后的模型與最終模型的一致程度,是欠切或是過切,以及過欠切量的大小;可以分析各種走刀路徑的加工效果,查看分析前后兩把刀具的切削量大小,從而幫助用戶尋找出合理的加工工藝方法
啟動路徑分析命令
在加工環境下選擇“刀具路徑>>分析加工路徑”菜單項,或在導航工具欄的加工刀具面樹狀列表項上單擊鼠標右鍵,彈出上下文菜單,選擇“分析加工路徑”菜單項,便進入分析加工路徑命令。
▲圖1 分析加工路徑命令的導航工具條
選擇該命令后,在導航工具條中會出現如圖1所示的導航工具條。在用戶指定兩個比較模型的來源,設定好網格大小、誤差表示方法以及比較區域大小后,單擊“比較驗證”按鈕,便開始生成比較模型A和比較模型B。比較模型A的各網格點的高度減去比較模型B對應點的高度,便得到兩模型的偏差。根據該值的大小和誤差表示的范圍來顯示該點的顏色,從而以彩色模型的方式形象的體現兩模型的偏差,達到比較加工路徑的效果。
選擇比較模型A和B
比較模型A可以是由路徑生成的,也可以直接由毛坯來構成。比較模型B可以是加工零件的CAD模型,即最終模型,也可以由路徑生成。在選擇由路徑生成模型后,“選擇路徑”按鈕會變為有效狀態,單擊該按鈕會彈出“選擇路徑”對話框。
當AB模型的來源不同時,該功能能夠分析出模型的加工質量或吃刀量大小等狀態。
1)當比較模型A為毛坯模型,B為最終模型時,通過該功能可以看到模型各處的切削量大小。
2)當A為路徑生成模型,B為最終模型時,可以看到用A中所選路徑加工,距離最終模型的差距。根據加工精度要求,從而可以確定所生成路徑是否可以達到加工精度要求,是否需要改用其他刀具,或其他加工方法。
3)當A為毛坯模型,B為路徑生成模型時,可以看到B中路徑在模型各處的加工量大小。
4)當A、B同時為兩組加工路徑時,可以看到路徑的切削量。具體來說,當B中路徑包括A中路徑,且比A多一個路徑時,則可以分析B中所多的這個路徑的切削量。譬如:A中為粗加工路徑,B中為粗加工路徑再加上一平行截線精加工路徑,則可以分析平行截線精加工路徑在加工時各處的吃刀量大小,可以分析出吃刀量過大或未接觸材料的走刀路徑。另外,AB中各有一組加工路徑,可以比較兩組路徑的加工效果,以便選擇一組更適合的路徑加工。
設置毛坯面
在設定好比較模型后,用戶可以通過單擊“設置毛坯”按鈕,在彈出如圖1所示的“設置毛坯面”對話框中指定毛坯面。
比較驗證
在選擇好比較模型的生成方法,設定好比較區域后,單擊“比較驗證”按鈕。如果比較模型B選擇的是“路徑生成”,系統彈出計算進度條開始比較驗證。否則,系統會彈出表面余量對話框。用戶可以在該對話框中設置最終模型的表面余量。
在比較驗證計算過程中,系統出現如圖2所示的計算進度條。它表明了計算的進度。在計算完成后,進度條消失,系統會根據用戶設定的顯示狀態顯示比較模型。“誤差分析”按鈕變為可用狀態,用戶可以查看比較模型各點高度差的分布情況。
▲圖2 計算進度條對話框
顯示隱藏模型、路徑和圖形
分析加工路徑功能提供了顯示隱藏模型、路徑或者圖形的功能,以便用戶能更清楚的觀察路徑、比較模型或者CAD圖形。對于比較模型,用戶可以選擇模型下拉列表框中的顯示A、顯示B或不顯示選項。對于路徑,用戶可以選擇顯示比較模型A中的路徑、B的路徑、AB共有的路徑、全部顯示或者全部隱藏。對于圖形,可以選擇全部顯示或者全部隱藏。
誤差分析
為了較形象的顯示比較模型AB對應網格點的高度差,這里使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高度差。單擊“誤差分析”按鈕,會出現“設置分析”對話框,對誤差進行分析。
選擇比較路徑
如下圖3所示,是“選擇路徑”對話框。
▲圖3 選擇路徑對話框
在該對話框的樹狀列表中會顯示當前刀具面下的所有路徑。用戶可以直接在樹狀列表中選擇生成該比較模型的路徑,也可以通過右側的按鈕按照路徑的一些特性選擇。當用戶單擊“按刀具選擇”按鈕時,會彈出刀具庫對話框,選擇一把刀具,則凡是由該刀具生成的路徑都被選中。
單擊“選擇可見路徑”,則可見的路徑全部被選中。單擊“清除不可見路徑”按鈕,所有不可見路徑都變為未選擇狀態。單擊“所有路徑”按鈕,所有路徑被選中。單擊“全部清除”按鈕,所有路徑都變為未選擇狀態。
比較驗證
在選擇好比較模型的生成方法,設定好比較區域后,單擊“比較驗證”按鈕。如果比較模型B選擇的是“路徑生成”,系統彈出計算進度條開始比較驗證。
在比較驗證計算過程中,系統出現如圖4所示的計算進度條。它表明了計算的進度。在計算完成后,進度條消失,系統會根據用戶設定的顯示狀態顯示比較模型。“誤差分析”按鈕變為可用狀態,用戶可以查看比較模型各點高度差的分布情況。
▲圖4 計算進度條對話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